期刊简介
《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》是由中华医学会主办、1992年创刊的全国性学术期刊,已故卫生部长陈敏章为杂志题写刊名。其前身是1987年创刊的《中国放射肿瘤学》杂志。本刊是国内放射肿瘤治疗学专业权威性期刊,以肿瘤放疗临床、肿瘤临床放射生物、肿瘤临床放射物理、热疗学为主要内容,以中、高级临床医生及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。现为双月刊,大16开本,正文80页。多年来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办刊方针,现辟有头颈部肿瘤、胸部肿瘤、腹部肿瘤、生物•物理•.技术(专论、论著、短篇论著、综述)等栏目。
往期目录
-
2001
-
2002
-
2003
-
2004
-
2005
-
2006
-
2007
-
2008
-
2009
-
2010
-
2011
-
2012
-
2013
-
2014
-
2015
-
2016
-
2017
-
2018
-
2019
首页>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

- 杂志名称: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
- 主管单位:中国放射肿瘤学
- 主办单位:中国科学技术协会
- 国际刊号:11-3030/R
- 国内刊号:11-3030/R
-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期刊收录: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(含扩展版)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万方收录(中), 北大核心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), 维普收录(中),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(日), 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知网收录(中)
吸混合氧加服烟酰胺对放射治疗增敏的研究
麻富卯;张棠枝;传泰;张守仁;张春玲;范立
关键词:烟酰胺, 放射治疗前, 对照组, 恶性肿瘤, 结节溃疡型, 宫颈癌, 疗效, 皮肤反应, 增敏, 血氧饱和度, 肿瘤细胞, 临床, 放射敏感性, 结节型, 肿瘤组织, 血氧分压, 食欲不振, 患者, 高压氧舱, 方法
摘要:增加肿瘤组织的血氧浓度,改善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,提高肿瘤的放射治疗效应, 是放射 治疗学者们研究的热门课题。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,本院对2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 了吸5%CO2 +95%O2(CB)加服烟酰胺(NA)对放射治疗增敏的前瞻性随机分组临 床研究,现将结果报道如下。1 材料与方法 观察组100例,中位年龄50.0岁(32~69岁),对照组100例,中位年龄50.5岁(32~7 4岁)。观察组鳞癌99例,腺癌1例;对照组鳞癌97例,腺癌3例。依据1994年“FIGO”蒙特 利尔会议分期法分期:观察组Ⅱb期5例,Ⅲb期95例;对照组Ⅱb期4例 ,Ⅲb期96例。肿瘤分型:观察组菜花型48例、结节型43例、溃疡型9例;对照组菜花 型45例、结节型43例、溃疡型12例。肿瘤大小:观察组<3?cm 1例,3~5?cm 77例,>5?c m 22例。对照组<3?cm 5例,3~5?cm 75例,>5?cm 20例。 放射治疗方法:全部采用 60Co外照射,先给全盆野30?Gy左右,再改宫旁野加照15~20?Gy;腔内(宫旁A点) 照射采用天津产华阳192Ir腔内后装治疗机,1 次/周,5~7?Gy/次,总量为30~49 ?Gy。观察组放射治疗前30~60?min顿服NA 600?mg,放射治疗前5~10?min吸CB直至放 射结束后继续吸5~10?min。对照组不服药,不吸CB,不加任何辅助治疗。2 结果 肿瘤完全消退(CR)率:观察组为84%(84/100),对照组为72%(72/100)。肿瘤形态 与疗效:菜花型观察组CR率为85.4%(41/48),对照组为84.4%(38/45);结节溃疡型观察组CR 率为82.7%(43/52),对照组为61.8%(34/55),结节溃疡型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( χ 2=5.78,P<0.05)。放射治疗期间副反应的比较:观察组头晕1例,恶心 10例,呕吐1例,食欲不振3例,皮肤反应Ⅰ度11例,Ⅱ度1例;对照组头晕2例,恶心11例, 食欲不振8例,皮肤反应Ⅰ度9例,Ⅱ度1例,2个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(P> 0.05)。血氧饱和度: 手指皮肤测量法(30例),口服NA吸CB前后各测1次,提高幅度为0.0 1~0.12。基础高的提高少,基础低的提高多。动脉血氧分压(10例)提高幅度为1.33~2.6 6?kPa,肘静脉血氧分压提高幅度为0.93~1.33?kPa,饱和度提高0.15~0.20。3 讨论 目前在恶性肿瘤增敏方法的诸多研究中,以照射技术的改进、时间和剂量变换、药物增敏、 微波热疗加放射治疗以及高压氧舱加放射治疗虽可提高疗效,多费时费力,临床上难以推广 。本研究选择的宫颈癌放射治疗前口服NA,放射治疗时深吸CB,方法简单易行,患者容易接 受。早在1955年Thomlinso和Gyay报道的支气管肺癌新标本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为:凡肿 瘤 索半径>200?μm的都有坏死中心;经过多种测量和计算后认为:在肿瘤内一小部分缺氧 细胞 的存在,能在某些临床情况下限制放射治疗的成功率。临床上早已发现贫血患者宫颈癌的放 射疗效差。在高压氧舱中放射治疗宫颈、膀胱、支气管、肺、头颈等部位临床Ⅲ期肿瘤,结 果表明除宫颈癌疗效有提高外,其它都不明显。吸纯氧或CB可能会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,但 同时也有可能增加正常组织损伤。NA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较多的放射治疗、化疗增敏剂 。它对体外培养的恶性肿瘤细胞、鼠类肿瘤以及人体恶性肿瘤的异种移植瘤均有显著的放射 和化疗增敏作用,其作用机制为:NA是辅酶Ⅰ和辅酶Ⅱ的组成部分,参于机体代谢过程,在 促进生物氧化还原中发挥递氢作用,从而改善肿瘤组织血供,提高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,同 时抑制DNA损伤修复。Siemann等临床前期研究显示,在小白鼠实验中,对乏氧细胞应用NA 和CB将提高肿瘤的杀伤力。这是因为CB中CO2有扩张血管的作用,继而改善微循环, 促进氧弥散。围绕这个目标,笔者采用了放射治疗前服NA加吸CB,确实提高了患者在放射治 疗时的血氧饱和度。治疗结果表明,宫颈癌的近期疗效CR率有所提高(观察组为84%,对照组 为72%),特别是质地较硬、坏死溃烂的结节型和溃疡型肿瘤(观察组为82.7%,对照组为61.8% ),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理论和观点。较低的胃肠及皮肤反应基本可以消除放射治疗学家们 心中的疑虑。
友情链接